「海洋发展」海洋发展和渔业局
海洋发展
海洋发展和渔业局
如何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我国将加速陆海统筹,实现陆地观向海洋观转变,加强智慧海洋工程建设,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关人士表示,海洋是国际战略竞争的制高点,全球治理体系调整,特别是海洋领域治理格局的重大变革,为我国海洋经济建设开辟新的发展空间。上述人士指出,我国将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主动适应并引领海洋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提升海洋开发利用水平,拓展蓝色经济空间,改善海洋生态环境,增强海洋安全保障能力。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国务院印发的《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6~2030年)》明确,到2030年,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更加完善,由空间规划、用途管制、差异化绩效考核构成的空间治理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实现国土空间治理能力现代化。纲要提出,构建良性互动的陆海统筹开发格局,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并指出着力培育一批新的海洋经济增长极,推动形成我国北部、东部、南部三个海洋经济圈。来源:央广

我国将加速陆海统筹,实现陆地观向海洋观转变,加强智慧海洋工程建设,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关人士表示,海洋是国际战略竞争的制高点,全球治理体系调整,特别是海洋领域治理格局的重大变革,为我国海洋经济建设开辟新的发展空间。上述人士指出,我国将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主动适应并引领海洋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提升海洋开发利用水平,拓展蓝色经济空间,改善海洋生态环境,增强海洋安全保障能力。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国务院印发的《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6~2030年)》明确,到2030年,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更加完善,由空间规划、用途管制、差异化绩效考核构成的空间治理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实现国土空间治理能力现代化。纲要提出,构建良性互动的陆海统筹开发格局,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并指出着力培育一批新的海洋经济增长极,推动形成我国北部、东部、南部三个海洋经济圈。来源:央广

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现状《2019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已经发布。那么,2019年中国海洋经济都有哪些特点,请看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主任何广顺的解读。 2019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我国海洋经济总量稳步提高,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产业发展水平继续提高,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取得显著成效,海洋经济发展质量稳步提升,为海洋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海洋经济总体实现稳步增长海洋经济规模持续扩大,2019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超过8.9万亿,十年间翻了一番。海洋经济“引擎”作用持续发力,海洋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6.2%,高于国内生产总值0.1个百分点,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9.1%,拉动国民经济增长0.6个百分点。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近20年连续保持在9%左右,占沿海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连续3年稳步上升,2019年超17%。海洋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海洋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海洋服务业“稳定器”作用进一步增强。海洋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4.2%、35.8%和60.0%,与上年相比,第三产业比重提高0.9个百分点。海洋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连续9年稳步提升,拉动海洋生产总值增长近5个百分点,对海洋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75%。2019年滨海旅游业全年实现增加值18086亿元,比上年增长9.3%。海洋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成效,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海洋油气增储上产态势良好,海洋原油生产增速由负转正,扭转了2016年以来产量连续下滑的态势,产量4916万吨,比上年增长2.3%;海洋天然气产量持续增长,达到162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5.4%。海洋交通运输业平稳增长,海洋交通运输业增加值6427亿元,比上年增长5.8%;海洋货运量36亿吨,增长8.4%;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92亿吨,增长4.3%。海洋船舶工业实现较快增长,全国造船完工量3672万载重吨,比上年增长6.2%;全年实现增加值1182亿元,比上年增长11.3%。随着海上风电补贴政策窗口期的临近,海上风电并网装机容量显著提升。截至2019年底,累计并网容量达59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63.4%。区域海洋经济不断壮大,北部、东部和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生产总值分别为26360、26570和36486亿元,分别是2010年的1.9倍、2.1倍和2.8倍。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等重大战略持续发力,南部海洋经济圈持续领先,2010年以来其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名义增速达12%以上,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比重由2010年的33%增长到2019年的41%。海洋经济对民生改善的贡献日益增强海水产品保障方面,海洋渔业稳步增长,质量效益不断提升,为社会提供了丰富的水产品,全年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4%。能源供给和保障方面,渤海海域发现大型油气田,探明超千亿方天然气地质储量、超亿方凝析油地质储量,可供百万人口城市的居民使用上百年;总装机规模达1700千瓦的浙江LHD模块化潮流能机组连续运行时间居世界首位,至少可以满足900户海岛居民日常生活用电。生活便利度提高方面,平潭海峡公铁大桥全线贯通;220千伏珠海叠泉输变电工程海底电力隧道全线贯通。生活品质提升方面,邮轮旅游呈回暖态势,全国邮轮码头出入境旅客近413万人次,从2019年5月起,连续8个月降幅呈现收窄趋势。海洋对外贸易总体向好发展面对中美贸易摩擦,我国不断提高涉海产品国际竞争力,持续优化产品结构,进一步提高海洋对外开放水平,稳步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海洋对外贸易持续向好发展。“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往来持续扩大,我国与海上丝路沿线国家海运进出口总额比上年增长4.6%,其中,出口增长6.7%,进口增长1.6%。我国海运出口同比略增,海运出口贸易总额为1660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0.2%。涉海产品进出口贸易趋势向好,重点监测的涉海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为637亿美元,比上年下降3.6%,连续4个月降幅收窄。海洋船舶完工出口同比基本持平,全国完工出口海洋船舶991万修正总吨,比上年下降0.6%。海洋经济发展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对海洋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显著。海水淡化工程加快实施,可每日淡化海水18万吨的舟山绿色石化基地海水淡化一期工程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海洋生物医药业取得新突破,我国自主研发的治疗老年痴呆(阿尔兹海默症)的海洋药物甘露特钠胶囊(商品名“九期一”)有条件获批上市,填补了17年来全球抗阿尔兹海默病治疗领域无新药上市的空白,成为全球第14种海洋药物。海洋可再生能源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全球首个波浪能装机达120千瓦的养殖平台“澎湖号”交付使用,可提供1.5万立方米养殖水体。海洋船舶领域取得新成绩,自主建造的“雪龙2”号首航南极,全球首艘超大型智能原油船(VLCC)“凯征”轮交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涉海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释放。重点监测行业中新登记涉海企业共2.3万个,比2015年翻了一番;2019年末,实有涉海企业比上年增长10.7%,连续4年增长过万。其中,海洋旅游业实有企业基数大、增长快,连续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业、海洋技术服务业等高技术产业实有企业数量增速较高,5年来年均增速分别为39.9%和20.4%。规模以上涉海工业企业效益状况保持稳定,重点监测的规模以上涉海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10.1%,高于全国同期4.3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持平。规模以上涉海工业企业利润略有下降,利润总额为1439亿元,比上年下降2.5%,降幅低于全国0.8个百分点。主要原因在于,一是企业营业收入有所下滑,2019年为14199亿元,比上年下降2.6%;二是成本出现小幅上升,挤压了利润空间,涉海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成本为79元,虽低于全国同期5.1元,但比上年增加1.1元。
我国共有三大海洋经济圈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跨温带、亚热带与热带,各地海域在水温、气候、动植物群等各个方面均有所不同。因此,在“十二五”时期,我国将沿海省份划分为三大海洋经济圈:北部海洋经济圈、东部海洋经济圈和南部海洋经济圈。各地各省市因地制宜,发展当地的海洋经济。近年来,统筹不同地区和海域的自然资源禀赋、生态环境容量、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融入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一带一路”倡议、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重大战略实施,沿海地区的北部、东部、南部三大海洋经济圈布局得以不断强化优化,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的“三圈”格局基本形成,“三圈”抱团发力,各展所长,绘就了我国海洋事业开放发展新蓝图。南部北部经济圈产值差距超7500亿从各经济圈的海洋经济生产总值来看,2020年,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生产总值23386亿元,比上年名义下降5.6%,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9.2%;东部海洋经济圈海洋生产总值25698亿元,比上年名义下降2.4%,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2.1%;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生产总值30925亿元,比上年名义下降6.8%,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8.7%。各经济圈第三产业比重均超50%从各海洋经济圈产业结构情况来看,我国三大海洋经济圈第三产业的比重都在50%以上。其中,东部海洋经济圈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最高,达到了57.40%。各经济圈因地制宜发展海洋经济基于不同的区位优势,三大海洋经济圈都在国家战略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注重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形成与国家战略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具体来看,北部海洋经济圈不仅将服务于东北地区对外开放与东北亚经济合作,还将以港口航运资源的优化整合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东部海洋经济圈处于“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交汇区,将实施陆海统筹与江海联动发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际航运中心;南部海洋经济圈将深化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支点。——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海洋经济产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分析报告》
不过,海洋经济发展现状就目前来说,我还要发短信都是非常可观的,为我国现在很多大桥还有一些技术,这些都是我国海洋球里发展迅速的一些表现。
行业主要企业:中海油服(601808)、中远海发(601866)、中远海控(601919)、好当家(600467)、中青旅(600138)、山大华特(000915)、双良节能(600481)、中电环保(300172)、中国船舶(600150)本文核心数据:中国各海洋经济圈生产总值、中国各海洋经济圈三产比重我国共有三大海洋经济圈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跨温带、亚热带与热带,各地海域在水温、气候、动植物群等各个方面均有所不同。因此,在“十二五”时期,我国将沿海省份划分为三大海洋经济圈:北部海洋经济圈、东部海洋经济圈和南部海洋经济圈。各地各省市因地制宜,发展当地的海洋经济。近年来,统筹不同地区和海域的自然资源禀赋、生态环境容量、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融入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一带一路”倡议、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重大战略实施,沿海地区的北部、东部、南部三大海洋经济圈布局得以不断强化优化,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的“三圈”格局基本形成,“三圈”抱团发力,各展所长,绘就了我国海洋事业开放发展新蓝图。南部北部经济圈产值差距超7500亿从各经济圈的海洋经济生产总值来看,2020年,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生产总值23386亿元,比上年名义下降5.6%,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9.2%;东部海洋经济圈海洋生产总值25698亿元,比上年名义下降2.4%,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2.1%;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生产总值30925亿元,比上年名义下降6.8%,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8.7%。各经济圈第三产业比重均超50%从各海洋经济圈产业结构情况来看,我国三大海洋经济圈第三产业的比重都在50%以上。其中,东部海洋经济圈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最高,达到了57.40%。各经济圈因地制宜发展海洋经济基于不同的区位优势,三大海洋经济圈都在国家战略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注重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形成与国家战略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具体来看,北部海洋经济圈不仅将服务于东北地区对外开放与东北亚经济合作,还将以港口航运资源的优化整合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东部海洋经济圈处于“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交汇区,将实施陆海统筹与江海联动发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际航运中心;南部海洋经济圈将深化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支点。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海洋经济产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分析报告》
您好,你国海洋经济现在发展还是不错的,因为现在越来越重视海洋经济的发展。

《2019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已经发布。那么,2019年中国海洋经济都有哪些特点,请看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主任何广顺的解读。 2019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我国海洋经济总量稳步提高,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产业发展水平继续提高,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取得显著成效,海洋经济发展质量稳步提升,为海洋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海洋经济总体实现稳步增长海洋经济规模持续扩大,2019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超过8.9万亿,十年间翻了一番。海洋经济“引擎”作用持续发力,海洋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6.2%,高于国内生产总值0.1个百分点,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9.1%,拉动国民经济增长0.6个百分点。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近20年连续保持在9%左右,占沿海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连续3年稳步上升,2019年超17%。海洋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海洋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海洋服务业“稳定器”作用进一步增强。海洋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4.2%、35.8%和60.0%,与上年相比,第三产业比重提高0.9个百分点。海洋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连续9年稳步提升,拉动海洋生产总值增长近5个百分点,对海洋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75%。2019年滨海旅游业全年实现增加值18086亿元,比上年增长9.3%。海洋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成效,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海洋油气增储上产态势良好,海洋原油生产增速由负转正,扭转了2016年以来产量连续下滑的态势,产量4916万吨,比上年增长2.3%;海洋天然气产量持续增长,达到162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5.4%。海洋交通运输业平稳增长,海洋交通运输业增加值6427亿元,比上年增长5.8%;海洋货运量36亿吨,增长8.4%;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92亿吨,增长4.3%。海洋船舶工业实现较快增长,全国造船完工量3672万载重吨,比上年增长6.2%;全年实现增加值1182亿元,比上年增长11.3%。随着海上风电补贴政策窗口期的临近,海上风电并网装机容量显著提升。截至2019年底,累计并网容量达59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63.4%。区域海洋经济不断壮大,北部、东部和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生产总值分别为26360、26570和36486亿元,分别是2010年的1.9倍、2.1倍和2.8倍。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等重大战略持续发力,南部海洋经济圈持续领先,2010年以来其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名义增速达12%以上,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比重由2010年的33%增长到2019年的41%。海洋经济对民生改善的贡献日益增强海水产品保障方面,海洋渔业稳步增长,质量效益不断提升,为社会提供了丰富的水产品,全年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4%。能源供给和保障方面,渤海海域发现大型油气田,探明超千亿方天然气地质储量、超亿方凝析油地质储量,可供百万人口城市的居民使用上百年;总装机规模达1700千瓦的浙江LHD模块化潮流能机组连续运行时间居世界首位,至少可以满足900户海岛居民日常生活用电。生活便利度提高方面,平潭海峡公铁大桥全线贯通;220千伏珠海叠泉输变电工程海底电力隧道全线贯通。生活品质提升方面,邮轮旅游呈回暖态势,全国邮轮码头出入境旅客近413万人次,从2019年5月起,连续8个月降幅呈现收窄趋势。海洋对外贸易总体向好发展面对中美贸易摩擦,我国不断提高涉海产品国际竞争力,持续优化产品结构,进一步提高海洋对外开放水平,稳步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海洋对外贸易持续向好发展。“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往来持续扩大,我国与海上丝路沿线国家海运进出口总额比上年增长4.6%,其中,出口增长6.7%,进口增长1.6%。我国海运出口同比略增,海运出口贸易总额为1660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0.2%。涉海产品进出口贸易趋势向好,重点监测的涉海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为637亿美元,比上年下降3.6%,连续4个月降幅收窄。海洋船舶完工出口同比基本持平,全国完工出口海洋船舶991万修正总吨,比上年下降0.6%。海洋经济发展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对海洋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显著。海水淡化工程加快实施,可每日淡化海水18万吨的舟山绿色石化基地海水淡化一期工程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海洋生物医药业取得新突破,我国自主研发的治疗老年痴呆(阿尔兹海默症)的海洋药物甘露特钠胶囊(商品名“九期一”)有条件获批上市,填补了17年来全球抗阿尔兹海默病治疗领域无新药上市的空白,成为全球第14种海洋药物。海洋可再生能源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全球首个波浪能装机达120千瓦的养殖平台“澎湖号”交付使用,可提供1.5万立方米养殖水体。海洋船舶领域取得新成绩,自主建造的“雪龙2”号首航南极,全球首艘超大型智能原油船(VLCC)“凯征”轮交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涉海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释放。重点监测行业中新登记涉海企业共2.3万个,比2015年翻了一番;2019年末,实有涉海企业比上年增长10.7%,连续4年增长过万。其中,海洋旅游业实有企业基数大、增长快,连续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业、海洋技术服务业等高技术产业实有企业数量增速较高,5年来年均增速分别为39.9%和20.4%。规模以上涉海工业企业效益状况保持稳定,重点监测的规模以上涉海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10.1%,高于全国同期4.3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持平。规模以上涉海工业企业利润略有下降,利润总额为1439亿元,比上年下降2.5%,降幅低于全国0.8个百分点。主要原因在于,一是企业营业收入有所下滑,2019年为14199亿元,比上年下降2.6%;二是成本出现小幅上升,挤压了利润空间,涉海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成本为79元,虽低于全国同期5.1元,但比上年增加1.1元。
我国共有三大海洋经济圈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跨温带、亚热带与热带,各地海域在水温、气候、动植物群等各个方面均有所不同。因此,在“十二五”时期,我国将沿海省份划分为三大海洋经济圈:北部海洋经济圈、东部海洋经济圈和南部海洋经济圈。各地各省市因地制宜,发展当地的海洋经济。近年来,统筹不同地区和海域的自然资源禀赋、生态环境容量、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融入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一带一路”倡议、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重大战略实施,沿海地区的北部、东部、南部三大海洋经济圈布局得以不断强化优化,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的“三圈”格局基本形成,“三圈”抱团发力,各展所长,绘就了我国海洋事业开放发展新蓝图。南部北部经济圈产值差距超7500亿从各经济圈的海洋经济生产总值来看,2020年,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生产总值23386亿元,比上年名义下降5.6%,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9.2%;东部海洋经济圈海洋生产总值25698亿元,比上年名义下降2.4%,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2.1%;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生产总值30925亿元,比上年名义下降6.8%,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8.7%。各经济圈第三产业比重均超50%从各海洋经济圈产业结构情况来看,我国三大海洋经济圈第三产业的比重都在50%以上。其中,东部海洋经济圈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最高,达到了57.40%。各经济圈因地制宜发展海洋经济基于不同的区位优势,三大海洋经济圈都在国家战略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注重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形成与国家战略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具体来看,北部海洋经济圈不仅将服务于东北地区对外开放与东北亚经济合作,还将以港口航运资源的优化整合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东部海洋经济圈处于“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交汇区,将实施陆海统筹与江海联动发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际航运中心;南部海洋经济圈将深化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支点。——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海洋经济产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分析报告》
不过,海洋经济发展现状就目前来说,我还要发短信都是非常可观的,为我国现在很多大桥还有一些技术,这些都是我国海洋球里发展迅速的一些表现。
行业主要企业:中海油服(601808)、中远海发(601866)、中远海控(601919)、好当家(600467)、中青旅(600138)、山大华特(000915)、双良节能(600481)、中电环保(300172)、中国船舶(600150)本文核心数据:中国各海洋经济圈生产总值、中国各海洋经济圈三产比重我国共有三大海洋经济圈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跨温带、亚热带与热带,各地海域在水温、气候、动植物群等各个方面均有所不同。因此,在“十二五”时期,我国将沿海省份划分为三大海洋经济圈:北部海洋经济圈、东部海洋经济圈和南部海洋经济圈。各地各省市因地制宜,发展当地的海洋经济。近年来,统筹不同地区和海域的自然资源禀赋、生态环境容量、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融入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一带一路”倡议、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重大战略实施,沿海地区的北部、东部、南部三大海洋经济圈布局得以不断强化优化,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的“三圈”格局基本形成,“三圈”抱团发力,各展所长,绘就了我国海洋事业开放发展新蓝图。南部北部经济圈产值差距超7500亿从各经济圈的海洋经济生产总值来看,2020年,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生产总值23386亿元,比上年名义下降5.6%,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9.2%;东部海洋经济圈海洋生产总值25698亿元,比上年名义下降2.4%,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2.1%;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生产总值30925亿元,比上年名义下降6.8%,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8.7%。各经济圈第三产业比重均超50%从各海洋经济圈产业结构情况来看,我国三大海洋经济圈第三产业的比重都在50%以上。其中,东部海洋经济圈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最高,达到了57.40%。各经济圈因地制宜发展海洋经济基于不同的区位优势,三大海洋经济圈都在国家战略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注重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形成与国家战略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具体来看,北部海洋经济圈不仅将服务于东北地区对外开放与东北亚经济合作,还将以港口航运资源的优化整合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东部海洋经济圈处于“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交汇区,将实施陆海统筹与江海联动发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际航运中心;南部海洋经济圈将深化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支点。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海洋经济产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分析报告》
您好,你国海洋经济现在发展还是不错的,因为现在越来越重视海洋经济的发展。
我国共有三大海洋经济圈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跨温带、亚热带与热带,各地海域在水温、气候、动植物群等各个方面均有所不同。因此,在“十二五”时期,我国将沿海省份划分为三大海洋经济圈:北部海洋经济圈、东部海洋经济圈和南部海洋经济圈。各地各省市因地制宜,发展当地的海洋经济。近年来,统筹不同地区和海域的自然资源禀赋、生态环境容量、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融入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一带一路”倡议、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重大战略实施,沿海地区的北部、东部、南部三大海洋经济圈布局得以不断强化优化,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的“三圈”格局基本形成,“三圈”抱团发力,各展所长,绘就了我国海洋事业开放发展新蓝图。南部北部经济圈产值差距超7500亿从各经济圈的海洋经济生产总值来看,2020年,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生产总值23386亿元,比上年名义下降5.6%,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9.2%;东部海洋经济圈海洋生产总值25698亿元,比上年名义下降2.4%,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2.1%;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生产总值30925亿元,比上年名义下降6.8%,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8.7%。各经济圈第三产业比重均超50%从各海洋经济圈产业结构情况来看,我国三大海洋经济圈第三产业的比重都在50%以上。其中,东部海洋经济圈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最高,达到了57.40%。各经济圈因地制宜发展海洋经济基于不同的区位优势,三大海洋经济圈都在国家战略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注重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形成与国家战略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具体来看,北部海洋经济圈不仅将服务于东北地区对外开放与东北亚经济合作,还将以港口航运资源的优化整合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东部海洋经济圈处于“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交汇区,将实施陆海统筹与江海联动发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际航运中心;南部海洋经济圈将深化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支点。——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海洋经济产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分析报告》
不过,海洋经济发展现状就目前来说,我还要发短信都是非常可观的,为我国现在很多大桥还有一些技术,这些都是我国海洋球里发展迅速的一些表现。
行业主要企业:中海油服(601808)、中远海发(601866)、中远海控(601919)、好当家(600467)、中青旅(600138)、山大华特(000915)、双良节能(600481)、中电环保(300172)、中国船舶(600150)本文核心数据:中国各海洋经济圈生产总值、中国各海洋经济圈三产比重我国共有三大海洋经济圈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跨温带、亚热带与热带,各地海域在水温、气候、动植物群等各个方面均有所不同。因此,在“十二五”时期,我国将沿海省份划分为三大海洋经济圈:北部海洋经济圈、东部海洋经济圈和南部海洋经济圈。各地各省市因地制宜,发展当地的海洋经济。近年来,统筹不同地区和海域的自然资源禀赋、生态环境容量、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融入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一带一路”倡议、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重大战略实施,沿海地区的北部、东部、南部三大海洋经济圈布局得以不断强化优化,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的“三圈”格局基本形成,“三圈”抱团发力,各展所长,绘就了我国海洋事业开放发展新蓝图。南部北部经济圈产值差距超7500亿从各经济圈的海洋经济生产总值来看,2020年,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生产总值23386亿元,比上年名义下降5.6%,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9.2%;东部海洋经济圈海洋生产总值25698亿元,比上年名义下降2.4%,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2.1%;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生产总值30925亿元,比上年名义下降6.8%,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8.7%。各经济圈第三产业比重均超50%从各海洋经济圈产业结构情况来看,我国三大海洋经济圈第三产业的比重都在50%以上。其中,东部海洋经济圈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最高,达到了57.40%。各经济圈因地制宜发展海洋经济基于不同的区位优势,三大海洋经济圈都在国家战略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注重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形成与国家战略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具体来看,北部海洋经济圈不仅将服务于东北地区对外开放与东北亚经济合作,还将以港口航运资源的优化整合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东部海洋经济圈处于“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交汇区,将实施陆海统筹与江海联动发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际航运中心;南部海洋经济圈将深化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支点。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海洋经济产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分析报告》
您好,你国海洋经济现在发展还是不错的,因为现在越来越重视海洋经济的发展。

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法律分析:把海洋资源保护、开发、合作与维权纳入“十四五”规划,制定发展战略,明确海洋生态污染防护重点,统筹近岸、近海,合理开发岸线、滩涂、浅海、岛礁资源,兼顾深海、远洋和极地,加大开放合作,维护海洋权益。.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第一节 建设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围绕海洋工程、海洋资源、海洋环境等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培育壮大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推进海水淡化和海洋能规模化利用,提高海洋文化旅游开发水平。优化近海绿色养殖布局,建设海洋牧场,发展可持续远洋渔业。建设一批高质量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特色化海洋产业集群,全面提高北部、东部、南部三大海洋经济圈发展水平。以沿海经济带为支撑,深化与周边国家涉海合作。第二节 打造可持续海洋生态环境探索建立沿海、流域、海域协同一体的综合治理体系。严格围填海管控,加强海岸带综合管理与滨海湿地保护。拓展入海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范围,保障入海河流断面水质。加快推进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构建流域-河口-近岸海域污染防治联动机制,推进美丽海湾保护与建设。防范海上溢油、危险化学品泄露等重大环境风险,提升应对海洋自然灾害和突发环境事件能力。完善海岸线保护、海域和无居民海岛有偿使用制度,探索海岸建筑退缩线制度和海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35%。第三节 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积极发展蓝色伙伴关系,深度参与国际海洋治理机制和相关规则制定与实施,推动建设公正合理的国际海洋秩序,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深化与沿海国家在海洋环境监测和保护、科学研究和海上搜救等领域务实合作,加强深海战略性资源和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价。参与北极务实合作,建设“冰上丝绸之路”。提高参与南极保护和利用能力。加强形势研判、风险防范和法理斗争,加强海事司法建设,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有序推进海洋基本法立法。

法律分析:把海洋资源保护、开发、合作与维权纳入“十四五”规划,制定发展战略,明确海洋生态污染防护重点,统筹近岸、近海,合理开发岸线、滩涂、浅海、岛礁资源,兼顾深海、远洋和极地,加大开放合作,维护海洋权益。.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第一节 建设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围绕海洋工程、海洋资源、海洋环境等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培育壮大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推进海水淡化和海洋能规模化利用,提高海洋文化旅游开发水平。优化近海绿色养殖布局,建设海洋牧场,发展可持续远洋渔业。建设一批高质量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特色化海洋产业集群,全面提高北部、东部、南部三大海洋经济圈发展水平。以沿海经济带为支撑,深化与周边国家涉海合作。第二节 打造可持续海洋生态环境探索建立沿海、流域、海域协同一体的综合治理体系。严格围填海管控,加强海岸带综合管理与滨海湿地保护。拓展入海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范围,保障入海河流断面水质。加快推进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构建流域-河口-近岸海域污染防治联动机制,推进美丽海湾保护与建设。防范海上溢油、危险化学品泄露等重大环境风险,提升应对海洋自然灾害和突发环境事件能力。完善海岸线保护、海域和无居民海岛有偿使用制度,探索海岸建筑退缩线制度和海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35%。第三节 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积极发展蓝色伙伴关系,深度参与国际海洋治理机制和相关规则制定与实施,推动建设公正合理的国际海洋秩序,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深化与沿海国家在海洋环境监测和保护、科学研究和海上搜救等领域务实合作,加强深海战略性资源和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价。参与北极务实合作,建设“冰上丝绸之路”。提高参与南极保护和利用能力。加强形势研判、风险防范和法理斗争,加强海事司法建设,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有序推进海洋基本法立法。

海洋资源的发展有哪些影响?资源与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生产力的飞跃发展、社会的文明进步、国家的繁荣富强,都与资源环境条件息息相关。资源的安全是国家的安全,资源的危机是民族的危机。海洋占地球表面的71%,是各国分别占有和世界共有的。世界海洋中有2.5亿平方千米公海和国际海底区域,其中有丰富的共有海洋资源。海洋是富饶而未充分开发的资源宝库。随着陆地战略资源的日益短缺,沿海各国不断加大向海洋索取资源的力度和强度,重视对海洋“蓝色国土”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开发已经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据联合国秘书长报告的资料,目前世界国民经济总量为23万亿美元,其中海洋经济约1万亿美元,占4%以上。全球陆地为人类提供的生态价值12万亿美元,海洋提供的生态价值21万亿美元。

资源与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生产力的飞跃发展、社会的文明进步、国家的繁荣富强,都与资源环境条件息息相关。资源的安全是国家的安全,资源的危机是民族的危机。海洋占地球表面的71%,是各国分别占有和世界共有的。世界海洋中有2.5亿平方千米公海和国际海底区域,其中有丰富的共有海洋资源。海洋是富饶而未充分开发的资源宝库。随着陆地战略资源的日益短缺,沿海各国不断加大向海洋索取资源的力度和强度,重视对海洋“蓝色国土”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开发已经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据联合国秘书长报告的资料,目前世界国民经济总量为23万亿美元,其中海洋经济约1万亿美元,占4%以上。全球陆地为人类提供的生态价值12万亿美元,海洋提供的生态价值21万亿美元。

中国海洋事业发展取得的成就有哪些中国海洋事业发展取得的成就:2012年6月,随着“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潜至7062米海底并开展作业,中国具备了载人到达全球99.8%以上的海底进行作业的能力。2013年,“蛟龙”号成功开展试验性应用航次,迈出了业务化运行的第一步。2014年4月,中国第3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极地科考船凯旋。257名科考队员在160天考察期间,圆满完成30项科考任务、15项后勤保障任务,在南极建立了中国第四个科学考察站—泰山站,进一步拓展了中国南极考察的广度和深度。中国在西北太平洋海底申请的3000平方公里富钴结壳勘探矿区获得国际海底管理局核准。随着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顺利实施,海洋科技创新不断深入,中国正在逐步突破制约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生态保护的科技瓶颈。扩展资料:中国发展海洋事业的意义坚定走向海洋,建设海洋强国。我国是海洋大国,海岸线漫长,管辖海域广袤,海洋资源丰富。习近平同志指出,海洋事业关系民族生存发展状态,关系国家兴衰安危。作为一个陆海兼备的世界大国,坚定走向海洋、建设海洋强国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纵观人类发展史,走向海洋是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必由之路。我国坚定走向海洋,坚持走的是依海富国、以海强国、人海和谐、合作共赢的发展道路。我们要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陆海统筹,通过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方式,扎实推进海洋强国建设。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国海洋事业发展回顾:从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迈进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洋强国建设助推实现中国梦
尊敬的百度用户您好!欢迎使用百度知道!很高兴为您解答!第一,国际海洋事务越来越引起各国的重视和关注。随着国际社会海洋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将会在更深层次上、更广的范围内不断推动国际海洋事务的发展。在众多海洋问题中,包括深海生物遗传资源在内的海洋生物资源的养护和可持续使用问题以及海洋保护区问题,将作为国际海洋事务中的热点持续地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有许多专业问题值得深入探讨,包括《公约》框架下多个制度、多个条款的适用及其相互之间的微妙关系等问题及《公约》与其他国际或地区性公约之间的适用问题。第二,中国海洋法律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深受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既要满足保障主权和海洋开发利用活动的需求,又要与国际海洋法的发展进行协调与融合。海洋权益维护、海洋环境保护等立法取得进一步的发展。在国家立法的引导下,地方海洋立法也为促进国家海洋法律制度的完善起到重要作用。为更好开展海上执法活动,海洋督查、监督制度的发展也得到立法部门的重视和支持。未来中国海洋法律制度继续向和平利用海洋、综合协调海洋事务的方向发展。2012年面对错综复杂的海洋权益和安全形势,中国在坚决捍卫国家领土完整和海洋权益的同时,始志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战略,积极参与国际海洋事务,努力推动和谐海洋建设。第三,在众多海洋新兴产业强劲带动和大部分主要海洋产业平稳增长的共同作用下,中国海洋生产总值保持较高速度增长,区域海洋经济特色更加突出,涉海就业人口在沿海地区就业人口中的比例继续提高。2012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突破50000亿元,达到50087亿元,增长7.9%。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6%,较上年基本保持一致。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将是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和重要战略机遇期。进入“十二五”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海洋科技发展,对海洋科技做出了重要的战略部署。2011—2012年,中国在极地科学考察、大洋科学考察等领域取得多项重大成果,近海海洋调查与评价专项(“908专项”)任务全面完成,专项成果丰富。中国海洋高技术在载人潜水器、海洋卫星、深海钻井平台等重要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第四,201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对于推进世界可持续发展进程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作为一个发展中的海洋大国,“后里约时代”的中国海洋可持续发展之路,机遇与挑战并存。近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海洋可持续发展,海洋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得到国家和地方各级管理部门的关注,海洋保护区数量和面积不断增加,海洋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模式逐步健全,海岛生态修复和建设、海洋船舶污染防治等方面的工作亮点突出。2011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总体维持在较好水平。符合国家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约占中国管辖海域面积的95%,海洋沉积物质量良好。由于陆源排海污染物持续不减,近岸海域环境污染仍然严重,局部区域海水入侵、土壤盐渍化、海岸侵蚀等灾害未减缓。第五,中国全面发展海洋事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海洋强国的时机已经成熟。国务院批准的《国家海洋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涵盖海洋资源、环境、生态、经济、权益和安全等各个方面,指明了“十二五”海洋事业的方向和目标。按照“规划用海、集约用海、生态用海、科技用海、依法用海” 的五项要求,2012年的各项海洋管理围绕国务院“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的工作部署有序开展,多方位大力服务和推动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综合管控能力继续得到有效加强。海洋经济、海域使用、海洋生态环境建设、海洋观测预报、海洋科技、海洋资源和海洋文化等各个领域的管理工作不断加强。海上执法工作全面推进,执法能力不断提高。国家海洋局等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海洋经济管理措施,通过政策和金融等多种方式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继续培育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效提升服务和监管海洋经济运行的能力和水平。本解答由【谢小夫】友情提供!若有不足之处望谅解,希望本次解答对您有帮助!望您给个【最佳答案】,在此表示谢谢!有缘下次再见!!!!为了更好的解答大家的问题,服务广大网民。【百度知道顾问团】 现招募知道名人、达人、热心知友。百度知道顾问团时刻等待你的加入。感谢大家对【百度知道顾问团】http://zhidao.baidu.com/team/view/%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9%A1%BE%E9%97%AE%E5%9B%A2的支持与关注,祝大家天天快乐。
我国海洋卫星事业从无到有,实力日益增强。从2002年我国第一颗海洋卫星“海洋一号A”飞向太空,到2018年“中法海洋卫星”再入苍穹,我国海洋卫星已从单一型号发展到多种型谱,已从试验应用转向业务服务,正沿着系列化、业务化的方向快速迈进。 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方面,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形成50余项海洋能新技术、新装备,我国成为亚洲首个、世界第三个实现兆瓦级潮流能并网发电的国家。《中国海洋能近海重点区资源分布图集》编制完成,为海洋能示范工程选址建设提供资源支撑
我国在海底油气开采,深海矿产资源勘探和评估,海水增养殖,海底隧道及海上人工岛等一类海洋空间利用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我国在海底油气开采,深海矿产资源勘探和评估,海水增养殖,海底隧道及海上人工岛等一类海洋空间利用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中国海洋事业发展取得的成就:2012年6月,随着“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潜至7062米海底并开展作业,中国具备了载人到达全球99.8%以上的海底进行作业的能力。2013年,“蛟龙”号成功开展试验性应用航次,迈出了业务化运行的第一步。2014年4月,中国第3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极地科考船凯旋。257名科考队员在160天考察期间,圆满完成30项科考任务、15项后勤保障任务,在南极建立了中国第四个科学考察站—泰山站,进一步拓展了中国南极考察的广度和深度。中国在西北太平洋海底申请的3000平方公里富钴结壳勘探矿区获得国际海底管理局核准。随着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顺利实施,海洋科技创新不断深入,中国正在逐步突破制约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生态保护的科技瓶颈。扩展资料:中国发展海洋事业的意义坚定走向海洋,建设海洋强国。我国是海洋大国,海岸线漫长,管辖海域广袤,海洋资源丰富。习近平同志指出,海洋事业关系民族生存发展状态,关系国家兴衰安危。作为一个陆海兼备的世界大国,坚定走向海洋、建设海洋强国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纵观人类发展史,走向海洋是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必由之路。我国坚定走向海洋,坚持走的是依海富国、以海强国、人海和谐、合作共赢的发展道路。我们要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陆海统筹,通过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方式,扎实推进海洋强国建设。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国海洋事业发展回顾:从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迈进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洋强国建设助推实现中国梦
尊敬的百度用户您好!欢迎使用百度知道!很高兴为您解答!第一,国际海洋事务越来越引起各国的重视和关注。随着国际社会海洋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将会在更深层次上、更广的范围内不断推动国际海洋事务的发展。在众多海洋问题中,包括深海生物遗传资源在内的海洋生物资源的养护和可持续使用问题以及海洋保护区问题,将作为国际海洋事务中的热点持续地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有许多专业问题值得深入探讨,包括《公约》框架下多个制度、多个条款的适用及其相互之间的微妙关系等问题及《公约》与其他国际或地区性公约之间的适用问题。第二,中国海洋法律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深受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既要满足保障主权和海洋开发利用活动的需求,又要与国际海洋法的发展进行协调与融合。海洋权益维护、海洋环境保护等立法取得进一步的发展。在国家立法的引导下,地方海洋立法也为促进国家海洋法律制度的完善起到重要作用。为更好开展海上执法活动,海洋督查、监督制度的发展也得到立法部门的重视和支持。未来中国海洋法律制度继续向和平利用海洋、综合协调海洋事务的方向发展。2012年面对错综复杂的海洋权益和安全形势,中国在坚决捍卫国家领土完整和海洋权益的同时,始志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战略,积极参与国际海洋事务,努力推动和谐海洋建设。第三,在众多海洋新兴产业强劲带动和大部分主要海洋产业平稳增长的共同作用下,中国海洋生产总值保持较高速度增长,区域海洋经济特色更加突出,涉海就业人口在沿海地区就业人口中的比例继续提高。2012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突破50000亿元,达到50087亿元,增长7.9%。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6%,较上年基本保持一致。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将是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和重要战略机遇期。进入“十二五”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海洋科技发展,对海洋科技做出了重要的战略部署。2011—2012年,中国在极地科学考察、大洋科学考察等领域取得多项重大成果,近海海洋调查与评价专项(“908专项”)任务全面完成,专项成果丰富。中国海洋高技术在载人潜水器、海洋卫星、深海钻井平台等重要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第四,201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对于推进世界可持续发展进程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作为一个发展中的海洋大国,“后里约时代”的中国海洋可持续发展之路,机遇与挑战并存。近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海洋可持续发展,海洋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得到国家和地方各级管理部门的关注,海洋保护区数量和面积不断增加,海洋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模式逐步健全,海岛生态修复和建设、海洋船舶污染防治等方面的工作亮点突出。2011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总体维持在较好水平。符合国家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约占中国管辖海域面积的95%,海洋沉积物质量良好。由于陆源排海污染物持续不减,近岸海域环境污染仍然严重,局部区域海水入侵、土壤盐渍化、海岸侵蚀等灾害未减缓。第五,中国全面发展海洋事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海洋强国的时机已经成熟。国务院批准的《国家海洋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涵盖海洋资源、环境、生态、经济、权益和安全等各个方面,指明了“十二五”海洋事业的方向和目标。按照“规划用海、集约用海、生态用海、科技用海、依法用海” 的五项要求,2012年的各项海洋管理围绕国务院“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的工作部署有序开展,多方位大力服务和推动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综合管控能力继续得到有效加强。海洋经济、海域使用、海洋生态环境建设、海洋观测预报、海洋科技、海洋资源和海洋文化等各个领域的管理工作不断加强。海上执法工作全面推进,执法能力不断提高。国家海洋局等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海洋经济管理措施,通过政策和金融等多种方式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继续培育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效提升服务和监管海洋经济运行的能力和水平。本解答由【谢小夫】友情提供!若有不足之处望谅解,希望本次解答对您有帮助!望您给个【最佳答案】,在此表示谢谢!有缘下次再见!!!!为了更好的解答大家的问题,服务广大网民。【百度知道顾问团】 现招募知道名人、达人、热心知友。百度知道顾问团时刻等待你的加入。感谢大家对【百度知道顾问团】http://zhidao.baidu.com/team/view/%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9%A1%BE%E9%97%AE%E5%9B%A2的支持与关注,祝大家天天快乐。
我国海洋卫星事业从无到有,实力日益增强。从2002年我国第一颗海洋卫星“海洋一号A”飞向太空,到2018年“中法海洋卫星”再入苍穹,我国海洋卫星已从单一型号发展到多种型谱,已从试验应用转向业务服务,正沿着系列化、业务化的方向快速迈进。 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方面,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形成50余项海洋能新技术、新装备,我国成为亚洲首个、世界第三个实现兆瓦级潮流能并网发电的国家。《中国海洋能近海重点区资源分布图集》编制完成,为海洋能示范工程选址建设提供资源支撑
我国在海底油气开采,深海矿产资源勘探和评估,海水增养殖,海底隧道及海上人工岛等一类海洋空间利用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我国在海底油气开采,深海矿产资源勘探和评估,海水增养殖,海底隧道及海上人工岛等一类海洋空间利用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尊敬的百度用户您好!欢迎使用百度知道!很高兴为您解答!第一,国际海洋事务越来越引起各国的重视和关注。随着国际社会海洋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将会在更深层次上、更广的范围内不断推动国际海洋事务的发展。在众多海洋问题中,包括深海生物遗传资源在内的海洋生物资源的养护和可持续使用问题以及海洋保护区问题,将作为国际海洋事务中的热点持续地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有许多专业问题值得深入探讨,包括《公约》框架下多个制度、多个条款的适用及其相互之间的微妙关系等问题及《公约》与其他国际或地区性公约之间的适用问题。第二,中国海洋法律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深受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既要满足保障主权和海洋开发利用活动的需求,又要与国际海洋法的发展进行协调与融合。海洋权益维护、海洋环境保护等立法取得进一步的发展。在国家立法的引导下,地方海洋立法也为促进国家海洋法律制度的完善起到重要作用。为更好开展海上执法活动,海洋督查、监督制度的发展也得到立法部门的重视和支持。未来中国海洋法律制度继续向和平利用海洋、综合协调海洋事务的方向发展。2012年面对错综复杂的海洋权益和安全形势,中国在坚决捍卫国家领土完整和海洋权益的同时,始志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战略,积极参与国际海洋事务,努力推动和谐海洋建设。第三,在众多海洋新兴产业强劲带动和大部分主要海洋产业平稳增长的共同作用下,中国海洋生产总值保持较高速度增长,区域海洋经济特色更加突出,涉海就业人口在沿海地区就业人口中的比例继续提高。2012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突破50000亿元,达到50087亿元,增长7.9%。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6%,较上年基本保持一致。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将是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和重要战略机遇期。进入“十二五”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海洋科技发展,对海洋科技做出了重要的战略部署。2011—2012年,中国在极地科学考察、大洋科学考察等领域取得多项重大成果,近海海洋调查与评价专项(“908专项”)任务全面完成,专项成果丰富。中国海洋高技术在载人潜水器、海洋卫星、深海钻井平台等重要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第四,201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对于推进世界可持续发展进程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作为一个发展中的海洋大国,“后里约时代”的中国海洋可持续发展之路,机遇与挑战并存。近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海洋可持续发展,海洋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得到国家和地方各级管理部门的关注,海洋保护区数量和面积不断增加,海洋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模式逐步健全,海岛生态修复和建设、海洋船舶污染防治等方面的工作亮点突出。2011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总体维持在较好水平。符合国家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约占中国管辖海域面积的95%,海洋沉积物质量良好。由于陆源排海污染物持续不减,近岸海域环境污染仍然严重,局部区域海水入侵、土壤盐渍化、海岸侵蚀等灾害未减缓。第五,中国全面发展海洋事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海洋强国的时机已经成熟。国务院批准的《国家海洋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涵盖海洋资源、环境、生态、经济、权益和安全等各个方面,指明了“十二五”海洋事业的方向和目标。按照“规划用海、集约用海、生态用海、科技用海、依法用海” 的五项要求,2012年的各项海洋管理围绕国务院“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的工作部署有序开展,多方位大力服务和推动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综合管控能力继续得到有效加强。海洋经济、海域使用、海洋生态环境建设、海洋观测预报、海洋科技、海洋资源和海洋文化等各个领域的管理工作不断加强。海上执法工作全面推进,执法能力不断提高。国家海洋局等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海洋经济管理措施,通过政策和金融等多种方式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继续培育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效提升服务和监管海洋经济运行的能力和水平。本解答由【谢小夫】友情提供!若有不足之处望谅解,希望本次解答对您有帮助!望您给个【最佳答案】,在此表示谢谢!有缘下次再见!!!!为了更好的解答大家的问题,服务广大网民。【百度知道顾问团】 现招募知道名人、达人、热心知友。百度知道顾问团时刻等待你的加入。感谢大家对【百度知道顾问团】http://zhidao.baidu.com/team/view/%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9%A1%BE%E9%97%AE%E5%9B%A2的支持与关注,祝大家天天快乐。
我国海洋卫星事业从无到有,实力日益增强。从2002年我国第一颗海洋卫星“海洋一号A”飞向太空,到2018年“中法海洋卫星”再入苍穹,我国海洋卫星已从单一型号发展到多种型谱,已从试验应用转向业务服务,正沿着系列化、业务化的方向快速迈进。 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方面,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形成50余项海洋能新技术、新装备,我国成为亚洲首个、世界第三个实现兆瓦级潮流能并网发电的国家。《中国海洋能近海重点区资源分布图集》编制完成,为海洋能示范工程选址建设提供资源支撑
我国在海底油气开采,深海矿产资源勘探和评估,海水增养殖,海底隧道及海上人工岛等一类海洋空间利用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我国在海底油气开采,深海矿产资源勘探和评估,海水增养殖,海底隧道及海上人工岛等一类海洋空间利用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